古代史研究所举办青年学术系列讲座:“超越“族群政治”——元朝“根脚”逻辑与解唯物史观的再发掘”
2025-04-10 22:10:05

2025年4月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青年工作小组、第四党支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隋唐宋元史”主办的青年学术系列讲座第四讲在古代史研究所大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的主题是《超越“族群政治”——元朝“根脚”逻辑与解唯物史观的再发掘》,古代史研究所元史研究室罗玮副研究员主讲,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室孙昊副研究员主持,元史研究室主任乌云高娃研究员做学术点评。来自古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历史理论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20余位师生参与讨论。

罗玮对当下蒙元史研究领域占主流的“族群政治”解释框架进行反思。他指出,中国蒙元史学界流行“族群政治”研究范式,主要表现为主要使用”蒙汉二元”、“汉法与回回法”、“四等人制“等分析工具,重视以族群分类阐释政治、社会现象。尽管“族群政治”范式取得巨大成果,但也存在对元代历史二分对立的刻板化解读现象。在此基础上,他揭示被遮蔽的“根脚”逻辑在元朝政治中的重要意义,提出结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再发掘的必要性。

对此,罗玮提出首先要回到元代史料记载的“历史现场”,去发现“根脚”逻辑超越于“族群政治”视野的另一面元朝史相。“根脚”是汉语俗语,由来已久,在蒙元时期的核心含义变成“家世”“出身”。元朝的政治地位、社会身份多由与皇室的渊源关系“根脚”(家世)决定。这是元朝制度运行、政治演进与社会构建的普遍规则之一,更多展现出“阶级”逻辑,而不是族群分异。 “根脚”的本质,即元朝皇权对政治、经济资源的分配原则,更深层次的核心诉求是统治者对“政治安全”的绝对追求,是元朝统治阶级对自己集团边界的圈定。“大根脚”性质的家族及其成员是名副其实的“统治阶级”,在经济上自然发展成“地主阶级”。“大根脚勋贵家族”与“大地主阶级”是一体两面。他又列举蒙元史研究中的“大朝” “圆议连署” “诸色户计”等传统制度议题,以及权相阿合马、桑哥、“范孟之乱”等元代历史事件为例,指出这些讨论与“根脚”逻辑一样,都被“蒙汉二元”所代表“族群政治”框架的刻板族群视野遮蔽,元朝对宋代中原制度继承、发展的重要意义被低估。目前中国北族王朝研究中惯用的北南“二分对立”模式存在较大商榷空间。

罗玮指出,站在坚实史料支撑的历史现场基础之上,更需要发掘唯物史观的理论方法,统摄“根脚”与“族群”,兼容并蓄,才能揭示元朝历史的复杂面貌。元朝“根脚”逻辑展现出回归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阶级分析方法的重要意义。他呼吁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中国史研究在新时代进行新结合,对传统议题进行深化认知,这正是新时代广大史学工作者的重要使命。这是从学术层面实现“第二个结合”的重要路径,也是建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应有之义,更是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中国史学智慧和力量的实践要求。

乌云高娃对罗玮的报告进行学术点评,肯定了罗玮近年从事元史研究理论总结工作中,创新运用唯物史观的理论意义,也指出他的研究中需要注意的蒙古语理解与运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张建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吴四伍副研究员先后发言,指出清代的八旗勋贵世家现象与元代“根脚”相近,也可以印证满汉“二元”解释模式的局限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第四支部书记、宋辽夏金史研究室主任康鹏研究员从辽金历史出发进行呼应,反思族群二元分异的阐释问题。与会学者也认识到需要上溯魏晋南北朝,下抵明清,打通王朝断代,从长时段重新思考王朝的统治阶级群体塑造与胡汉、南北等族群议题的关系。大家一致认为,未来应针对这一问题组织跨学科、跨断代的学术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