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际,字恭甫,是给事中史俊的儿子。年少时就跟从王守仁、湛若水求学,进入南雍(注:明朝时南京的国子监人称南雍)后,被鲁铎所赏识。嘉靖十一年登第,授礼部精膳司主事,调主客司,改吏部稽勋文选司,又改右春坊清纪郎兼翰林院侍书,被妨忌他的人所中伤,请求辞官回乡。回来后在家乡创设义庄,必以济人之危难为急务。甲辰、乙巳、丙午(嘉靖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年间,(旧志作甲午、乙未,今据唐顺之《救荒渰记》及史谱改正)连年荒旱,他拿出万石粮进行赈灾,又开筑;救荒渰;使百姓以劳力换取食粮,被救活的有一万多人。又开浚跃龙关河,重建明伦堂,捐出肥活的田二百亩作学田来补助贫苦的读书人。又建立新泉、嘉义两所书院,来接待四面八方从远道来求学的人。当事人特为他在学校里立生祠,来表示报答他的恩惠。恰遇太仓沿海海水泛滥成灾,他运送二万石谷子到崇明、嘉定等仓库协助朝廷赈灾,对当时救灾起了很大作用。 甲寅、乙卯间(嘉靖三十三、三十四年,公元1554、1555年)倭寇深入,际练乡兵几千人,在太湖洞庭山拦击,倭寇败逃。不久又侵犯应天府,攻破溧水县城,沿途抢劫到达溧阳时,际又率领敢死队在旧县拦击,倭寇大败向东逃窜,他又带兵追至宜兴太湖边,把他们全部歼灭。朝廷闻报后,起用提升为尚宝司卿。丙辰年官兵汇集在平湖剿寇,不能取胜。际又带领家丁与乡兵前往,以火攻徐海,军攻最大,再升为太仆寺少卿,一个儿子受荫封为锦衣卫百户,并且准予世袭。
际有功不骄傲自大,退职回乡,享受园亭山水的乐趣而终老。死后入祀乡贤祠。子继书因荫得官,累升至堂上佥书管事,赐飞鱼服。
后辞职回乡,曾捐助祠田五百四十多亩,先后拿出钱粮巨万赈荒。万历二十五年,朝廷议论在天津屯田以防倭寇,继书上书给皇帝,愿意捐出自己的家产,带领众人去耕种沿海直沽一带的田地,因劳累而死于京城的住宅。
子致爵袭职,累升至指挥使;致荫任文华殿中书舍人,出任广西布政司理问,改为兴业、昭平两县的知县。兄弟俩各捐祠田一百亩,拿出千石粟助赈。他一家的义行,在当时是有名的(参据旧县志及《史谱》)。
编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