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格——文武兼備的元代漢族重臣
康忠慧

元朝在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程中,漢族官員發揮了重要作用。史格便是元初的漢族重臣。參與指揮攻占湖廣地區。

  史格(1222~1279年),字晉明,號裕齋,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出身於軍事世家,父親史天澤是元朝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曾官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中書右丞相(元朝以右為大)。史格少年時即從戎,屢立戰功。1252年,元憲宗將衛州五城作為「分邑」賜給史天澤,並授史格為節度使。憲宗死後,史格任鄧州舊軍萬戶。後元世祖忽必烈派史格代替張弘範為亳州萬戶。元軍攻占襄陽、樊城時,史格曾立戰功。當時元軍渡江南下,平章阿術率領元軍二十五個萬戶為前鋒,每五個萬戶選擇一人為統帥,史格便是其中之一。史格帶領部隊率先渡江,不料遭到宋將程鵬飛的阻擊,史格全身三處受傷,士兵陣亡200余人。接著兩軍又展開大戰,史格再次中箭,不過程鵬飛也身受重傷,宋軍敗退。元朝樞密院認為史格輕敵冒進,奏請朝廷治罪,皇帝念史格立過軍功而從輕發落,命他跟隨平章阿裏海牙攻打潭州(今湖南長沙)。攻城時,史格肩部受傷,後又被弓箭射穿手掌,但他包紮了創傷後又繼續戰鬥,並帶兵率先攻進潭州城。他因軍功,得以軍民安撫職銜留戍潭州。入京覲見皇帝後,被加封為定遠大將軍,並獲賜白金和玉帶。不久,史格追隨阿裏海牙進攻靜江府(今桂林)。由於靜江城墻堅固,易守難攻,守將馬塈、黃文政、婁鈐轄(姓婁,名字不詳,鈐音「前」)等決心血戰到底。元軍攻城三個月,一直未能拿下。後來,元軍堵江斷流,決城池積水,用戰車掩護攻城。史格負責進攻的地段,堡壘密集,戰車無法發揮掩護的作用,他就利用宋軍炮火稀疏的間隙,率領士卒攀上城墻。占領靜江後,阿裏海牙即回軍北撤,史格則留下來鎮守廣西。他指揮元軍相繼攻占了廣西十三州以及廣東的肇慶、德慶、封州(今廣東封開)等地。對已攻占的地方,史格都蠲免當地三年的田賦,並開官倉發放糧食以賑濟貧民。


  力促左右江地區回歸廣西

 

  當元軍自北而南向靜江府進軍時,左、右江地區不少土官已經投靠了雲南行中書省。史格認為,左、右江地區與邕州(今南寧)等地關系密切,猶如一個人的手足和身體的關系一樣。各土官歸附雲南,勢必藐視廣西,認為廣西無法控製他們,因而可能經常騷擾。而廣西當然會出兵抵禦和駐兵警戒,這樣,兩邊經常對壘,地方將永無寧日。因此,史格派官員向左、右江地區土官進行勸誡,陳說歸附雲南之弊以及歸附廣西之利:歸附廣西,各土官統治地方如有緩急事宜,容易得到救援,歸附雲南,因路途遙遠難以濟急;歸附廣西,各土官到京師朝貢,路較近易通達,歸附雲南,因路遠而增加困難;歸附廣西,左、右江地區與廣西其他地方通商貿易較便利,歸附雲南,通商貿易將更加困難。經過勸說,由歸附雲南轉而歸附廣西的州峒達50處之多。為此,雲南行省平章賽典赤投書斥責史格,仍然要史格讓出左、右江地方交給他繼續統治。史格堅決不退讓,雙方發生爭執,都向元朝廷要求取得左、右江地區的統治權。結果,朝廷同意了史格的要求,並升史格為廣西宣撫使,後晉升為鎮國上將軍、廣南西道宣慰使。

  左、右江土官統治區回歸廣西,對廣西各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和社會進步,特別是對加強壯族內部的團結和經濟文化交流有著積極的作用。這也有利於穩定元朝在廣西的統治。


  恢復生產 解放逃奴


  史格執掌廣西的軍政大權後,便著手恢復生產,維護社會穩定。經過三個月戰爭的摧毀,加上元軍屠城,靜江城內官署民舍毀壞嚴重。史格命令部屬,在空曠的地方修建住宅,在原來做買賣的地方修建商店,學校和廟宇要比製度規定的標準建得大。盡管如此,城內還是有許多空曠的地方,於是他又命令城外四郊鄉村的世家大族分家析戶搬到城內居住。當元軍攻掠廣西各地時,有的將領曾經擄掠人口為自己的私家奴婢。等部分元軍北撤,被擄的男女也被迫跟隨他們的主人北去。其中有不少人被擄後,因思念家鄉,又逃跑回來;被官府拘捕而又有籍貫可查的就有三千人。湖廣行省曾命令廣西,把這批逃跑回來的人遣送回北方。史格認為如果照此辦理,他們將淪為北方世家大族的私家奴婢,而且派人押送北上的途中,一定會發生逃亡或叛亂的事情,不如把他們年齡相當的都婚配成夫婦,列入民籍,就地安置。因此,這些從北方逃回來的人們,避免了再次顛沛流離的痛苦。


  穩定軍心 解決「巨寇」問題


  當臨安(今浙江杭州)被元軍攻占後,宋朝的將相張世傑、陳宜中等保護益王趙昰、衛王趙昺渡海到福州,後更擁立益王以號召天下。張世傑等又利用檄文布告兩廣各地,揚言要收復失地,並詐稱宋朝將領夏貴已經收復了長江沿岸的一些州郡。駐戍在廣西各地的元朝諸將領都害怕長江被宋朝軍隊控製後,他們回北方的去路被阻斷,於是都借故回靜江府商議。史格對這批將領說:「這是他們用謠言來恐嚇我們罷了。如果夏貴真的已經占領了長江沿岸各州縣,等到他們進攻嶺南,我們真的無法回北方去的時候,我再和大家繞道雲南回去。現在你們怎能擅自離開駐地到靜江城來呢?」湖廣行省的大臣們也打算放棄肇慶、德慶、封州,集中兵力防守梧州。史格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認為放棄戍地,撤退戍卒,是向抗元勢力示弱,表示膽怯,這一決定是不妥當的,應當增兵戍守,追擊窮寇,以除後患。湖廣行省最終接受了史格的意見,這樣,戍守廣西各地的元軍情緒才穩定下來。

元朝統一廣西後,「巨賊」蘇仲集合潭州的殘兵上萬人,稱王於桂南的鎮龍山,他們在山中耕種,外出劫掠。他們知道元軍要來鎮壓時,就出來詐降,元軍害怕山中炎熱的氣候,不敢深入。元軍退卻以後,他們又恢復正常的劫掠。因此,在鎮龍山周邊的橫州(今橫縣)、象州、賓州(今賓陽)、貴州(今貴港)等元朝統治的地方,經常遭到他們的侵擾。史格命令各州與鎮龍山邊沿地方,修建堡壘,用士兵防守,嚴格警戒。命令官軍放火燒毀「巨賊」的住處以及柵欄等障礙物,又強迫隨征的民夫踐踏他們的農作物。結果蘇仲計窮力絀,只好投降。元朝在桂南一帶的統治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


  減輕百姓負擔


  此時,宋將張世傑曾一度派遣他的部屬攻占了潯州(今桂平),元朝將領李應辰、李福被殺。張世傑又派部將羅飛圍攻永州,永州府判官潘澤民派人向靜江求援。史格派兵前往增援,重創羅飛所部,解除了永州之圍。這樣,元朝從桂北到湘南的統治勢力,也隨之得到恢復。南宋益王死後,衛王即位。南宋君臣以崖山(今廣東新會崖門)為據點,曾淵子以參政身份設督府於雷州,繼續堅持抗元鬥爭。史格派人招降,遭到曾淵子的拒絕,於是派兵攻打,曾淵子棄城而逃。不久,宋將張世傑率兵圍攻雷州,城中絕糧,元朝守軍只能以野草為食。在這關鍵時刻,史格通過漕運將欽州、廉州、高州、化州等地的糧食供給戍守的元軍,雷州因此轉危為安。後來,元朝又「用兵海南」,為了防止海南宋軍向雷州突圍,朝廷又派史格親自戍守雷州。至元十六年(1279年)正月,元將張弘範進攻崖山;二月,宋臣陸秀夫背負年僅8歲的帝昺跳海而死,張世傑等人也相繼投海殉國,南宋王朝徹底滅亡。


  嶺南地方政局基本平定後,湖廣行省決定民戶要按戶征收醋稅和酒稅。史格反對行省的意見,他認為嶺南地區地勢險要而地面狹窄,居民稀少而民風強悍,物產貧乏,民財匱竭,征收醋稅和酒稅會增加人民負擔,勢必促使百姓走上「為盜」的道路。湖廣行省最終接受了史格的意見,兩廣人民得以免去一些苛捐雜稅。


  史格是元朝統一中國的功臣。在兩廣平定以後,他又升任參知政事、行廣南西道宣慰使,後升任湖廣行省右丞,進平章政事。

编辑于

2025-04-09 00:4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