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江汉平原走出的农家子弟——读史正江《阅历九章》
2025-04-19 09:11:46

最近花了一周时间阅读了正江同志的自传体书籍《阅历九章》,从内心感触颇深。虽然我与正江从未谋面,但是从书中的字里行间,已经感觉到我们是心心相印,在人生的经历中,有过太多相同的相似之处。

全书没有采用习惯的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说的写法,而是以寻根之问、求学之路、书法之缘、笔耕之乐等九个章节将自己的一生进行了画卷般的展开。正像童庆火为他写的序言“一心璀璨万象开”一样,正江通过他成长、求学、练习书法以及在省级机关和中央机关的历练,国有大企业的经历,将自己的一生与时代命运结合,写出了一部有情有义,有历史有故事的宏大篇章,是他真实生活成长的记载,更是改革开放使一个农家子弟走出江汉平原,进入武汉大学读书,从基层做起,直至到省委组织部、中共中央办公厅,最后又派往两家国有大企业,从事领导工作的全部过程。这里有他个人不断奋斗的结果,更是时代的命运使然。

本书记载了正江三次考大学的经历,三十年练习书法的过程,以及在省委机关、中央办公厅工作的历练,这里既有时代的运气,而更重要的是他从小养成的坚忍不拔、克服困难的意志与决心。作为1977级入学的老大哥,我深深知道在大学的学习,尤其是改革开放进入大学的学生,都是百里挑一的人。要在大学每门功课都保持优秀,成为三好学生,你一定是付出了比常人要百倍的努力才行。武汉大学哲学系集中了中国最好的哲学教授,陶德麟、江天骥等,我八十年代初读研究生时就熟知的哲学大家。正江在武汉大学亲自聆听这些大家的讲课,为他世界观的确立以及在工作中运用哲学思维,一定起到了巨大作用。

本书另外一个打动我的就是正江对亲情的重视,这里不仅是他对亲生父母的热爱,对岳父母的尊重,更是在他对待自己小学的老师,中学以及大学老师、他村里的乡亲以及夫人、儿子的感情投入。2021年他父亲去世,在疫情严格管控的形势下,他毅然赶回家中为父亲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并挥笔为父亲写下几百字祭词,其忠孝之举令我自愧不如。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之至,就从这一点我们真应该向他学习。作为做到高级领导岗位的干部,他居然能不忘初心,一生从事党建工作。并在工作如此繁忙的情况下,写了并出版250万字的党建著作。我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教授,三十年接触了无数从事党建理论的工作者和专家,但是向他这样持之以恒坚持党建研究,是非常罕见的。这更加说明他清醒认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忠诚,才能真正发自内心的从事这一工作。

一个人只有走过来,才知道人生有多么不容易。一些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做到高级领导干部的人,因为没有经住各种利益的诱惑而导致锒铛入狱,身败名裂,最关键的就是忘记了初心,忘记了作为党的干部是怎样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而嫌贫爱富、拒人千里更是一些人做了领导之后的普遍现象。而正江用他的做法告诉大家,一个人只要不忘本,能够体谅底层老百姓的不易,就能保持革命本色、清廉一生。我与正江虽然是本家,但是在时空中没有交集,但是我坚信我们是心灵相通的,而且在大的问题上也一定是相同的。以他为榜样过好后半生也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史朝教授

————

注:史正江,湖北天门人,武汉大学哲学系毕业。中央办公厅一组组长(正厅级)、中国盐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南方电网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