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研究所舉辦青年學術系列講座:“超越“族羣政治”——元朝“根腳”邏輯與解唯物史觀的再發掘”
2025-04-10 22:18:33

2025年4月7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青年工作小組、第四黨支部、中國社會科學院登峯戰略優勢學科“隋唐宋元史”主辦的青年學術系列講座第四講在古代史研究所大會議室舉行。本次講座的主題是《超越“族羣政治”——元朝“根腳”邏輯與解唯物史觀的再發掘》,古代史研究所元史研究室羅瑋副研究員主講,古代中外關系史研究室孫昊副研究員主持,元史研究室主任烏雲高娃研究員做學術點評。來自古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歷史理論研究所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的20餘位師生參與討論。

羅瑋對當下蒙元史研究領域佔主流的“族羣政治”解釋框架進行反思。他指出,中國蒙元史學界流行“族羣政治”研究範式,主要表現爲主要使用”蒙漢二元”、“漢法與回回法”、“四等人制“等分析工具,重視以族羣分類闡釋政治、社會現象。盡管“族羣政治”範式取得巨大成果,但也存在對元代歷史二分對立的刻板化解讀現象。在此基礎上,他揭示被遮蔽的“根腳”邏輯在元朝政治中的重要意義,提出結合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再發掘的必要性。

對此,羅瑋提出首先要回到元代史料記載的“歷史現場”,去發現“根腳”邏輯超越於“族羣政治”視野的另一面元朝史相。“根腳”是漢語俗語,由來已久,在蒙元時期的核心含義變成“家世”“出身”。元朝的政治地位、社會身份多由與皇室的淵源關系“根腳”(家世)決定。這是元朝制度運行、政治演進與社會構建的普遍規則之一,更多展現出“階級”邏輯,而不是族羣分異。 “根腳”的本質,即元朝皇權對政治、經濟資源的分配原則,更深層次的核心訴求是統治者對“政治安全”的絕對追求,是元朝統治階級對自己集團邊界的圈定。“大根腳”性質的家族及其成員是名副其實的“統治階級”,在經濟上自然發展成“地主階級”。“大根腳勳貴家族”與“大地主階級”是一體兩面。他又列舉蒙元史研究中的“大朝” “圓議連署” “諸色戶計”等傳統制度議題,以及權相阿合馬、桑哥、“範孟之亂”等元代歷史事件爲例,指出這些討論與“根腳”邏輯一樣,都被“蒙漢二元”所代表“族羣政治”框架的刻板族羣視野遮蔽,元朝對宋代中原制度繼承、發展的重要意義被低估。目前中國北族王朝研究中慣用的北南“二分對立”模式存在較大商榷空間。

羅瑋指出,站在堅實史料支撐的歷史現場基礎之上,更需要發掘唯物史觀的理論方法,統攝“根腳”與“族羣”,兼容並蓄,才能揭示元朝歷史的復雜面貌。元朝“根腳”邏輯展現出回歸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階級分析方法的重要意義。他呼籲繼續推動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與中國史研究在新時代進行新結合,對傳統議題進行深化認知,這正是新時代廣大史學工作者的重要使命。這是從學術層面實現“第二個結合”的重要路徑,也是建構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應有之義,更是爲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中國史學智慧和力量的實踐要求。

烏雲高娃對羅瑋的報告進行學術點評,肯定了羅瑋近年從事元史研究理論總結工作中,創新運用唯物史觀的理論意義,也指出他的研究中需要注意的蒙古語理解與運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張建副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吳四伍副研究員先後發言,指出清代的八旗勳貴世家現象與元代“根腳”相近,也可以印證滿漢“二元”解釋模式的局限性。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第四支部書記、宋遼夏金史研究室主任康鵬研究員從遼金歷史出發進行呼應,反思族羣二元分異的闡釋問題。與會學者也認識到需要上溯魏晉南北朝,下抵明清,打通王朝斷代,從長時段重新思考王朝的統治階級羣體塑造與胡漢、南北等族羣議題的關系。大家一致認爲,未來應針對這一問題組織跨學科、跨斷代的學術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