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江漢平原走出的農家子弟——讀史正江《閱歷九章》
2025-04-20 00:22:20

最近花了一周時間閱讀了正江同志的自傳體書籍《閱歷九章》,從內心感觸頗深。雖然我與正江從未謀面,但是從書中的字裏行間,已經感覺到我們是心心相印,在人生的經歷中,有過太多相同的相似之處。

全書沒有採用習慣的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敘說的寫法,而是以尋根之問、求學之路、書法之緣、筆耕之樂等九個章節將自己的一生進行了畫卷般的展開。正像童慶火爲他寫的序言“一心璀璨萬象開”一樣,正江通過他成長、求學、練習書法以及在省級機關和中央機關的歷練,國有大企業的經歷,將自己的一生與時代命運結合,寫出了一部有情有義,有歷史有故事的宏大篇章,是他真實生活成長的記載,更是改革開放使一個農家子弟走出江漢平原,進入武漢大學讀書,從基層做起,直至到省委組織部、中共中央辦公廳,最後又派往兩家國有大企業,從事領導工作的全部過程。這裏有他個人不斷奮鬥的結果,更是時代的命運使然。

本書記載了正江三次考大學的經歷,三十年練習書法的過程,以及在省委機關、中央辦公廳工作的歷練,這裏既有時代的運氣,而更重要的是他從小養成的堅忍不拔、克服困難的意志與決心。作爲1977級入學的老大哥,我深深知道在大學的學習,尤其是改革開放進入大學的學生,都是百裏挑一的人。要在大學每門功課都保持優秀,成爲三好學生,你一定是付出了比常人要百倍的努力才行。武漢大學哲學系集中了中國最好的哲學教授,陶德麟、江天驥等,我八十年代初讀研究生時就熟知的哲學大家。正江在武漢大學親自聆聽這些大家的講課,爲他世界觀的確立以及在工作中運用哲學思維,一定起到了巨大作用。

本書另外一個打動我的就是正江對親情的重視,這裏不僅是他對親生父母的熱愛,對嶽父母的尊重,更是在他對待自己小學的老師,中學以及大學老師、他村裏的鄉親以及夫人、兒子的感情投入。2021年他父親去世,在疫情嚴格管控的形勢下,他毅然趕回家中爲父親舉辦了隆重的葬禮,並揮筆爲父親寫下幾百字祭詞,其忠孝之舉令我自愧不如。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在他身上體現的淋漓之至,就從這一點我們真應該向他學習。作爲做到高級領導崗位的幹部,他居然能不忘初心,一生從事黨建工作。並在工作如此繁忙的情況下,寫了並出版250萬字的黨建著作。我是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的教授,三十年接觸了無數從事黨建理論的工作者和專家,但是向他這樣持之以恆堅持黨建研究,是非常罕見的。這更加說明他清醒認識到,作爲一名共產黨員,只有對黨忠誠,才能真正發自內心的從事這一工作。

一個人只有走過來,才知道人生有多麼不容易。一些經過近三十年的努力做到高級領導幹部的人,因爲沒有經住各種利益的誘惑而導致鋃鐺入獄,身敗名裂,最關鍵的就是忘記了初心,忘記了作爲黨的幹部是怎樣一步步成長起來的。而嫌貧愛富、拒人千裏更是一些人做了領導之後的普遍現象。而正江用他的做法告訴大家,一個人只要不忘本,能夠體諒底層老百姓的不易,就能保持革命本色、清廉一生。我與正江雖然是本家,但是在時空中沒有交集,但是我堅信我們是心靈相通的,而且在大的問題上也一定是相同的。以他爲榜樣過好後半生也是我們共同的追求。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        史朝教授

————

注:史正江,湖北天門人,武漢大學哲學系畢業。中央辦公廳一組組長(正廳級)、中國鹽業總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南方電網副總經理、黨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