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跟隨在四川做官的父親,住在一個小閣樓裏,在那裏讀書。閣樓裏放著一張素琴,每當涼夜燈火昏暗時,秋風吹過琴弦,發出清脆的聲音,因此我給閣樓取名為「眠琴」。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將近二十年,我輾轉租住,閣樓早已不在,但我仍然用這個名字來命名我的詩集,以紀念那段時光。
十四五歲的時候,我開始學習寫詩,先學寫父親《修筠閣詩草》,後又學習外祖父錢儀吉先生詩集詩法。我隨意揮毫,積累了不少詩稿,現在保存下來的是《元亭集》。舅舅錢徐山先生看到後非常贊賞,我因此更加努力。我常常深入思考詩歌的本質,研究古今詩人的創作根源,閱讀漢魏六朝和唐代各位名家的專集,模仿他們的風格,逐漸領悟到他們的用意。隨著時代的變化,我的詩風也不斷變化,不拘泥於一種風格。我讀的書從《經》、《史》、《子》、《集》,到《仙經》、《佛典》、《小說》、《雜記》無所不讀,尤其喜歡讀史書。我的作品包括駢文、詞曲、雜著等,但最用心的還是詩歌。起初,父親在四川做官時以清廉著稱,蜀地的人至今還記得他。父親去世後,家裏更加貧困。光緒元年,我十九歲,開始有了進取的誌向;母親典當衣物為我準備行裝,送我去京城參加考試,結果落榜了。過了一年,我西歸家鄉,當時晉豫地區正鬧大饑荒,遍地都是饑民;我帶著一個仆人,在風雪中跋涉數千裏,遊覽了太華山和劍門關,感傷今昔,寫下了《棧雲集》。回到家後,過了一年多,我又出門;乘船下三峽,登黃鶴樓,再經過京口,遊歷廣陵,從上海到達天津;看到戰亂後的景象,感慨滄桑巨變,寫下了《帆景集》。再次考試落榜後,我因貧困無法回家,只好在京城做文書工作,積累了多年的經歷。燕趙是古代悲歌之地,每想擺脫羈絆要大展宏圖,就喝盡杯中酒、撫琴慷慨高歌,寫下了《金臺集》。後來,長白繼公鎮守木蘭圍場,寫信邀請我前往幕僚;於是我出關到塞北遊歷,寫下了《蘆管集》。那年秋天,繼公調任廣州,我又隨他南下;經過燕齊,渡過黃河,再次登上金山和焦山,跨過長江和五嶺,到達廣東;當時法國人侵犯越南,戰事正緊,我憂心海疆局勢,寫下了《度嶺》、《從溟》等詩集。
從乙酉年到現在,轉眼又過了十年,這期間我三次航海北上,幸運地考中了光緒壬辰科二甲十九名進士;同年秋天,生母顧氏去世,丁憂期我仍然滯留在嶺南,曾經的進取誌向已經消磨殆盡。回想自從少年以來,我南北奔波,行程超過十萬裏,所有的憂愁和感慨都寄托在詩中;我閉門不出,心情郁悶。當時吳悔盦先生和我一起在南園校書,我們常常討論文學,他非常欣賞我的詩,多次勸我出版詩集。我自認為才疏學淺,不敢躋身於作家之列。但想到近年來詩學衰落,有些人追求粗豪或纖靡的風格,不能理解古今詩歌體製的變化。我的詩雖然不夠好,但至少沒有沾染這些俗氣。而且從少年到壯年,我經歷了貧賤和奔波,身世的離合、時事的變遷,都可以在詩中看到。我的詩稿雜亂地放在舊箱子裏,擔心會散失,所以先整理出從庚午年到甲午年的作品,編成《眠琴閣詩鈔》七卷,附《詞鈔》一卷。並不是希望這些詩集能流傳後世,只是想記錄下半生的經歷罷了。
光緒甲午年長夏,我在南園西校書堂寫下這篇自序。
譯者:史美德
余幼随先君宦蜀,寓有小阁,读书其中。庋所蓄素琴一,每凉宵灯炧,万窍感秋,微风入弦,泠然自韵,因署曰“眠琴”。迄今垂二十载,赁庑转还,阁于何有?然犹以之名集,志其始也。年十四五,始学为诗从先君,受诗法于外祖钱衎石先生。戏弄柔翰,颇积卷帙,今所存《元亭集》是。舅氏徐山先生见而奇赏之,益喜自奋。每沈观义始,究古今人制作之原,取汉魏六朝、三唐诸家专集浏览而模范之,颇窥其用意所在。时变厥体不名一格。所读书自《经》、《子》、《骚》、《赋》,下逮《仙经》、《梵夹》、《虞初说部》,靡不涉猎,而尤喜读史。其业自古俪体文、词曲、杂箸皆有撰述,其尤致力者莫如诗。
初,先君在蜀為清白吏,蜀人至今能道之。奉諱後,家益貧。光緒紀元,年十有九,始慨然有進取誌。先母為質衣飾辦裝遣之。既試京兆,報罷。逾年西歸,時晉豫大饑,嗷鴻彌野。閑關攜一仆行風雪中數千裏,攬太華劍門之勝,傷今吊古,慨焉載筆,有《棧雲集》。既抵家,歲余復出,乃扁舟下峽,登黃鶴樓,復歷京口,遊廣陵,由滬瀆以達津沽。傷兵燹之余,感滄桑之異,有《帆景集》。既試復黜,貧不能歸,傭書金臺,遂積歲月。燕趙古悲歌地,每鞲鷹命酒,系築慷慨,有《金臺集》。會長白繼公鎮木蘭,貽書招之,遂出關為塞北遊,有《蘆管集》。其秋,繼公移節廣州,復偕以南,歷燕齊,渡黃河,復登金焦,涉江逾嶺以至粵。值法夷犯順,方用兵越南,蒿目海疆,諷諭間作,有《度嶺》、《從溟》諸集。
自乙酉至今,忽忽又閱十年。中間航海北渡者三,幸得一第,旋遭太夫人喪,仍滯嶺表。曩時進取之誌已消耗殆盡。計自束發以來,舟車南北逾十萬裏,牢愁感喟,一皆寓之於詩。憂居杜門,悒悒寡歡。時吳君悔盦與余同校書南園,過從論文,至為相得,心折鄙詩,屢勸付梓。自維譾陋,不敢廁作者之列。顧念晚近詩學衰徽,或競為粗豪纖靡之音,不能求古今體製之變。余詩雖不足存,於俗尚則無所染。又自少至壯,貧賤奔走,凡身世之離合,時事之變遷,胥可於詩見之。丱稿淩雜,置敝簏中,恐遂散佚。茲先最錄古近諸作,起庚午,迄甲午,為《眠琴閣詩鈔》七卷,附《詞鈔》一卷。
非冀其集之傳,聊以紀半生所歷雲爾。光緒甲午長夏,自識於南園之西校書堂。
——————
註:《眠琴閣詩鈔》是清末詩人史悠咸的詩集。史悠咸,字澤山,浙江余姚(今屬紹興市)人,光緒十八年(1892年)進士,官至內閣中書。 他的詩作被收錄於《晚晴簃詩匯》中。